2018年是全面實施工業互聯網的開局之年,也是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商的井噴之年。自2017年12月,國務院發布《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工業互聯網列為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隨后國家部委和地方層面便密集出臺多項政策、新規,完善頂層設計,響應指導思想,細化行動任務。
在落實打造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中,平臺居于核心地位。工信部印發的《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要培育10個左右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奪得“入場券”,各類企業基于行業競爭優勢紛紛布局工業互聯網平臺,搶占先發優勢。據統計,我國當前已有接近30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類產品,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原材料、電子信息是主要的應用方向。
中國物聯網的發展動向-從概念走向現實
什么是工業互聯網平臺?
海量工業數據的匯聚和工業機理模型的積累催生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工業互聯網體系中,平臺發揮著工業全要素樞紐、工業資源配置和工業應用支撐的作用。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領域的操作系統,類似于微軟Windows系統、谷歌Android系統、蘋果的IOS系統。開發者可利用平臺提供的標準化微服務組件進行二次開發,而用戶可在平臺內調用工業APP滿足特定場景需求。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領域內的電商平臺,類似于淘寶、京東。將產品需求與制造能力供給精準對接,減輕工業資源閑置、渠道信息搜尋的成本,逐步形成以“云工廠”為代表的生態供給資源池。
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本質上是借助網絡基礎設施從縱向整合和水平化擴展兩個維度,打破傳統工廠封閉狀態。工廠內將物料、設備、系統與人相互連接,工廠外實現上游原材料廠商、下游客戶更大范圍內的廣泛互聯。依托平臺建設,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增值服務等環節集成,通過工業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工業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對海量數據進行采集、匯聚和分析,實時還原整個工廠的運營情況,做到科學決策、智能控制。
工業互聯網平臺要根據企業現狀“量體裁衣”
工業企業的發展遵循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路徑,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要建立在工廠具備數字化設備、工業軟件等基礎上。當前,我國工業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對待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需從不同方面賦能。
對于信息化水平已較為成熟,生產運營情況良好的大型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可從探尋新型商業模式,尋求智能制造上的突破出發。我們都清楚,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是數據,但無論是實現工業現場設備通信、網絡改造,還是打通業務系統,亦或是搭建、租用工業云平臺,一整套端到端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耗資巨大,動輒上百萬、上千萬。諸如基于視覺識別技術的產品質檢、基于算法模型的設備預測性維護等等這類應用,唯有大型企業才有能力、有資金進行投入。
對于剛實現自動化階段,邁向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的中小型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可從成本控制、產業鏈協同出發賦能制造。中小企業若能將工業軟件遷移至工業云平臺,這將極大減少中小型企業用于購置硬件的資本性支出,雇傭IT運維人員的成本,更無需承擔硬件升級更換的開支。同時,平臺可讓企業以“快進鍵”一鍵進入綜合集成階段,無論是處于工業1.0還是2.0、3.0的企業,都將主動或被動地進入到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快車道”。工廠間信息數據在云平臺上集成打通了,中小企業原料采購、庫存到銷售的全流程優化也就成為可能。
文章來源:信息化和軟件服務網